每個時代都有英雄,每個行業都有楷模,他們可能是擁有重大發明的科學家,也可能是默默耕耘,奮戰在一線的勞動人民。勞動模范是我國工人階級的中堅力量,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源動力。勞模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,在本職工作中,忘我奮斗,拼搏奉獻,為各族人民樹立了光輝的學習榜樣。要實現中華強國夢,不僅要實現物質上的富足,更要追求精神上的強大。勞模精神豐富了千千萬萬人民的內心世界,激勵大家堅守信念,不斷創新。
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五一勞動節,全國上下掀起了學習勞模的熱潮。央視制作的《大國工匠》紀錄片播放了航空“手藝人”胡雙錢的光榮事跡。在工業高度自動化的今天,仍舊有一些精度要求是機械達不到的,像胡雙錢這樣可以獨當一面的手工工匠非常難能可貴。他兢兢業業,恪盡職守,從 1980年入廠一干就是三十五年,一萬多個日日夜夜,經歷了上飛的幾度變遷,見證了ARJ21新支線和C919大型客機項目的發展足跡。在廠里最困難的時期,其他企業的高薪聘請沒有撼動胡雙錢為民機事業貢獻的決心與信念。他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,沒有名聲顯赫的偉業,只是謹守本分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,加工好每一個零件,打好每一次攻關戰,正是這份幾十年如一日的執著和堅持令人心生敬佩,為之動容。他甘于吃苦,甘于奮斗,甘于奉獻,對產品質量有著極致追求,在名與利面前,始終保持一顆清醒和淡泊的大國匠心。而反觀我們這一代年輕人,大多是在一種緊迫感中成長,急于獲得豐盈的物質生活、崇高的社會地位,渴望一鳴驚人。
在多數人的價值觀里,成功總是與名利和地位劃等號。在工作之初,很容易這山望著那山高,眼高手低,不停變換自己的人生目標。雖然我們在校園里接收了良好的教育,具有豐富的知識儲備,但依舊欠缺經驗和文化的積淀。我國的民機產業仍處于摸索階段,未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,既然選擇了投身大飛機事業,青年人就更應該讓自己浮躁的心沉到工作中去,立足本職,虛心求教,刻苦鉆研,以國家意志為己任,樹立責任感、使命感。我國民機的騰飛源自于每一個平凡崗位,每一道普通工序共同凝聚的力量,每一個員工都應積極學習、發揚胡雙錢任勞任怨的勞模精神和大匠之風,厚積薄發,才能取得歷史性的成功,走向世界航空業前沿。不忘匠心,方能翱翔!